平板太陽能集熱器作為國外主流的太陽能熱利用產品,起源于歐美,在中國的發展也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
2011年開始,太陽雨、桑樂、華揚、桑普等太陽能熱利用領頭企業率先相繼“上馬”平板太陽能項目,與之前真空管太陽能“獨霸江山”的局勢大有不同,2012年之后更是有全國各區域多家企業迅速跟進,一時間形成一種平板太陽能論調高昂的態勢,太陽能“平”時代是否即將到來成為業界紛紛關注和議論的話題。
而在領頭企業帶動、區域品牌跟進的積極態勢下,平板太陽能在2012年也確實有著不俗的表現,年度增長率達到58%,這在太陽能行業已步入穩定平緩發展的大背景下,無疑是一個充滿說服力的數字。2012年或許只是“平”時代的開局年,鑒于目前的政策背景和市場空間,我們對太陽能“平”時代還有更高期待。
由南向北擴張 平板太陽能兵臨城下
長期以來,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兩大陣營——真空管太陽能與平板太陽能的較量未曾停歇,由于技術成熟度、價格、標準、銷售渠道等原因,真空管太陽能長期占據絕大部分太陽能市場份額。針對這一市場現實,平板太陽能廠家并未偃旗息鼓,而是通過技術升級、產品更新、性能對比、實驗測試、工程實踐等方式與真空管廠家進行著持久的對弈。
通過綜合對比得知,相比于真空管太陽能,平板太陽能因其安全、高效、承壓、易于建筑結合等優勢,在一些大型太陽能集熱工程、城市低層建筑(尤其是別墅)形式尤為適用。不少專家也都指出,平板太陽能更有利于推動和建筑一體化的實踐發展。
此外,城市化進程加快帶來的住宅熱水需求的激增,太陽能工程的廣闊市場,一系列國家政策的刺激帶動,都為平板太陽能的成長發展提供了優良的土壤。
早些年太陽能業內一直流傳著平板太陽能“不過江”的說法,因為平板太陽能集熱器不是全封閉的,需要與大氣聯通,沒有像水箱那樣的保溫層,造成了抗凍性差。因此在過去,啟動溫度成為平板太陽能發展的致命弱點,早期的平板太陽能熱水器只能在零度以上才能工作,也就意味著平板太陽能只能在南方地區使用,對于寒冷的北方只能卻步興嘆。
而隨著現在平板太陽能采用二次循環和防凍系統后,這些問題都已解決,“不過江”也已成為傳說,平板太陽能應用市場逐漸從我國華南、西南、華中等地區拓展至華北、西北甚至東北地區。據了解,五星平板太陽能在我國最北端漠河進行的極端低溫環境試驗中,性能良好,穩定產出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