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快報訊: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術基礎上加以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風能、地熱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與深層之間的熱循環等;而已經廣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被稱為常規能源。隨著常規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以環保和可再生為特質的新能源越來越得到各國的重視。
目前利用新能源供暖已經成為科研院所、企業研究的熱點,由于暖通換熱高效末端技術的發展,使新能源供暖技術日趨完善,如太陽能供暖、地源熱泵供暖、空氣源熱泵供暖等新能源供暖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這里以空氣源熱泵供暖和高效末端的普及為例來說明目前新能源供暖近年來的發展狀況。
高效末端技術的發展與新能源設備搭配,使其綜合能效比大大提高,系統更穩定。在暖通領域里,末端是指傳送熱量的載體,如地暖水管、空調末端等。所謂高效末端,即在輻射供暖/制冷中通過各種技術優化,大幅提升輻射供暖/制冷效率,節省供暖/制冷耗費的末端形式,它的核心是通過提高單位散熱面積最大化來滿足“供熱低溫化、制冷高溫化”的散熱末端。“高效末端”是暖通節能的關鍵,在建筑節能中的地位僅次于建筑物本身的保溫隔熱。”這是江億院士在2010年沈陽舉行的中國供熱節能經驗交流會上提出的,“末端溫度越低,系統效率越高,每降低1度,效率提高5%~7%”。高效末端經過國家權威檢測機構測試,在進水溫度35℃(比常規地暖低10℃左右)、回水溫度31.12℃、空氣基準溫度20℃的條件下,散熱量高達100W/㎡以上。
這種高效末端市場上有兩種類型,一類是直徑10mm的PE-RT管與預制溝槽模板復合而成,另一類是直徑4.3mm的PPR毛細管網柵結構,這為新能源采暖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如,太陽能采暖,因白天光照時間有限,在傳統的散熱末端在進水高于45℃的工況下,難以維持夜晚采暖需求,使太陽能采暖的發展受到極大地限制,而采用35℃供暖,除去天氣因素的影響,完全滿足采暖需求,這使廣大缺少燃氣管網的農村采暖在技術上完全可以實現。
由于空氣源熱泵與高效末端的搭配使具有高效的節能性,受到企業、科研機構、專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據了解,多年前國內很多企業就開始了對高效末端的研究工作,并與空氣源熱泵、地源熱泵企業進行聯合開發和技術研究,如上海安貞暖通、圖博節能科技、界石節能科技等企業。
2011年,建設部立項“日泰辦公樓空氣源熱泵采暖測試基地項目”、并成功地在北京將空氣源熱泵用于經濟適用房采暖測試創下節能的奇跡;并在網絡互動平臺上,與專家組在行業網站主導了“空氣源熱泵采暖真偽節能之辯”,直至《住宅戶式空氣源熱泵和太陽能供熱系統技術導則》的制定及2011年北京供暖地方標準《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范DB11-806-2011》等。
2012年6月4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以財建〔2012〕278號印發《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節能家用熱水器推廣實施細則》。該《實施細則》分推廣產品范圍及要求、推廣企業條件、推廣期限、推廣補貼標準、推廣資格申請、補貼資金申請和撥付、標識的加施7部分。為空氣源熱泵這種可利用新能源設備的推廣起到政策推動作用。至此,由國家推動的空氣源熱泵市場進入了快速發展期。
2012年6月27日,全球最大的空調企業格力電器在上海舉辦“格力空氣源熱泵、高效采暖系統產品研討推介會”預示著空氣源熱泵作為采暖設備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成為暖通企業角逐的新的戰場。
2012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市場信心大幅下降,越來越多的國家面臨主權債務壓力和全球金融危機交織在一起,加上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政治局勢普遍動蕩,發達國家通脹水平卻在逐步攀升等問題給整體經濟局勢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因素。而中國經濟環境,一方面,“十二五”規劃進入投資項目集中建設階段,居民消費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另一方面,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使得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資源、勞動力成本上升加重了經濟增長的負擔,中國整體經濟經受著嚴峻考驗。在這些社會大環境下,地暖行業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據空氣源熱泵經營企業介紹,空氣源熱泵的銷售并沒有受到房產調控的影響,反而呈上升趨勢,很多利用新能源的新樓盤也在緊鑼密鼓的設計中。由此可見,2012受到沖擊的是傳統的、落后的、耗能的和不穩定的采暖方式,而先進的、節能的、穩定的采暖方式正在快速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