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陽能產業資訊網薦)太陽能光熱行業曾經被認為是前途無量的朝陽產業,但是幾年的功夫,整個產業似乎已跌入低谷。市場規模萎縮,企業數量從3000多家驟減至幾百家。對此有專家分析認為,太陽能熱利用仍然前景可期,創新是提升光熱應用層級的關鍵。
《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運行狀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4年上半年,太陽能集熱器及系統的銷量為2802萬平方米,實現產值420億元,與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15.1%。其中,真空管型集熱器及系統的銷量為2517萬平方米,平板型集熱器及系統的銷量為285萬平方米。在整體市場低迷、銷量大幅下滑的同時,大批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和品牌也相繼消失。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秘書長朱軍認為,太陽能熱水器零售市場的滑坡一方面是由于經濟整體情況不好,同時也與農村消費升級有關。“伴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太陽能熱水器的現有產品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全部需求。”四季沐歌集團公司總裁李駿認為,太陽能熱水器“由盛而衰”的原因一是產品本身的技術門檻低,導致企業蜂擁而至搶市場,卻沒有維護市場;二是產品技術缺乏創新的持續支撐。
記者調查發現,雖然整體市場舉步維艱,但仍然有企業活得并不累。“新農村建設帶來的需求潛力巨大,城市市場的阻礙正在逐漸減弱,關鍵是看我們是否有能力把握住。”江蘇華揚太陽能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丁勇表示,華揚在以前熱銷的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基礎上,進行迭代升級,希望通過提高產品力,應對在零售市場的新挑戰。
記者注意到,四季沐歌產銷量破千萬臺的同時,業界首創的光伏與光熱跨界產品第十萬臺“電龍”也正式下線。據了解,“電龍”集“洗澡與照明”功能于一身,在太陽能集熱管中融入了獨創的發電管,消費者在洗澡的同時還可以使用到免費的電源照明。李駿認為:“不是所有的創新都具有突破性和革命性,舊元素的新組合是創新、受消費者歡迎的技術革新是創新、新穎的市場投放也是創新。”
同時,有業內專家認為,產品只是滿足市場的產業中短線創新行動。從長遠看,這一行業中長線的利潤增長點應該是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和跨季節儲熱采暖。記者也發現,在太陽能熱水器行業一片萎靡之勢下,工程市場卻一路高歌猛進,成為各個企業市場銷售的增長點。“同濟陽光進入工程市場較早,受益也比較大。”嘉興同濟陽光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小英稱。據山東力諾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云彬介紹,力諾瑞特的工程市場占比已經超過五成。
工程市場也不是“誰都能做的”。“在工程市場打拼,要求企業具備更高的技術實力、更深厚的技術儲備、更充足的資金。”高小英對記者表示,企業需要在資質、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投入,才可能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工程市場站穩腳跟。
“太陽能工業熱利用目前處于起步階段,不少具備較強技術實力的企業已經在探索這一領域。雖然由于工業技改的投入時間長、資金占用多,全面推廣尚面臨不少問題,但這應該是行業未來發展的新增長點。”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朱軍表示,國家應該重視這一領域的發展,加強跨產業的技術交流,推動產業技術接駁,用太陽能來替代一部分熱能利用,實現節能減排。
據了解,在江浙地區,部分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已經在探索與印染等有熱利用需求的行業合作。(zjy)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